每个教室都使用触摸屏的多媒体一体机,这在今天的苏州课堂上也没有完全实现。这样的场景放在2012年绝对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校园新鲜事,更何况这样的“高科技”场景还是出现在一所普通的乡镇小学的课堂上。2012年,有着百年办学历史的吴中区长桥中心小学进行了校园的翻建,面积比原来增加了不说,最“惊艳”的是学校为包括专用教室在内的48间教室配备了触摸屏的多媒体一体机。校长高全荣告诉记者,当时个人使用苹果手机已经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了.这个“特大号”的“Ipaid”被安装进教室里,来与传统黑板来分享一席之地,无疑成为全区的“新闻”。“长桥中心小学信息技术硬件装备一流”的说法很快在全区传播开来。而高校长坦言,在当时电子白板校园流行的时刻,之所以弃“主流”而力争装备触摸屏多媒体一体机,完全出于一个最质朴的想法,那就是技术要为老师所用,而大面积使用的前提一定是好用。
高全荣:说得通俗点,能够让老师好用,上手快,那就得操作简单。我们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老教师所占的比例比较高,新技术品种越多,更新越快,他们用起来的几率就越小。因此,我们配备技术就一个原则:老师得会使用,好使用,进而能用得有效。
在这个最质朴最简单的想法下,配备了当时校园使用效率并不高的多媒体一体机。高校长笑称是无意撞上了“时尚”,完全没有想到后来能够在全区引来那么大的动静,一不留神跻升于全区信息化硬件装备最先进的学校之列。
高全荣:我对技术的看法特别简单,就是能让我们老师愿意使用,用了能对他本人的专业发展有好处,对他的教学有好处,对学校管理有好处。当然最核心的是对学生有好处。
为此,学校信息技术推进工作走出了“用、建、管”的实效发展脉络。强调实实在在用起来,真真切切有实效。学校先后通过自主开发,借助专业公司开发了七个应用系统,核心直指解放老师劳动力,提升教育教学科学性以及管理体系的智能化。比如学生的学籍、素质报告动态管理系统,教师年度考核系统、象棋考级系统等等,所有系统的推出首先考虑的就是让老师获益,让学生获益。
德育处主任许丽娟算了这样一笔账,学校常规管理一般有卫生纪律、用餐、早操等十来个项目的评比,一个学期下来,德育处要进行综合评定。这样的工作原来是人工统计评定,需要一个人专门做整整一个星期,有时还难免统计错误,造成老师的不满。自推出智能化管理系统后,统计就由每个班主任做平时将评分输入,系统最后会自然生成统计,准确又省时。
许丽娟:原来我们统计不仅耗时长,纸张要十多公分厚,不方便还浪费纸张,现在就便捷多了。这样的技术,老师们当然欢迎啦!
同样道理,触摸式多媒体一体机操作起来很直观,方便,无论年轻教师还是年老的教师都能迅速用起来。技术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老师们的使用率自然就高了。
英语老师凌润秋:从我英语教学的角度来说,我真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使用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现在几乎堂堂课都会使用。另外我们学校推出了学生素质发展智能记录系统,将每个孩子的学业成绩、平时表现输入平台,就可以生成学生的素质发展脉络图,非常直观,非常棒。
学校的天文和象棋是坚持了多年的特色教育。同样借助了信息技术,让特色教育得到很好的延伸、发展。象棋考级系统推出后,解决了以往一位专业指导老师考核全校学生忙不过来的窘境,还与同城游戏网合作辟出网上象棋比赛空间,让学生有机会与社会上的象棋高手切磋棋艺。天文网上观测系统推出后,实现了天文观测不受时空限制,实时可开展的自由。校长高全荣理解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其实是抛开融合考虑融合,是一种自然生成的状态。
高全荣:老师们不靠行政强制、不去考虑比赛获奖、不去考虑评比等等,在一种纯粹的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学得更好的想法下来决定技术使用这件事,深度融合的目标大概会比较容易达成。(卜雪梅)